中年夫妻的精神危机有出路吗?
- 最新
- 精选
- 区块链
- 汽车
- 创意科技
- 媒体达人
- 电影音乐
- 娱乐休闲
- 生活旅行
- 学习工具
- 历史读书
- 金融理财
- 美食菜谱
中年夫妻的精神危机有出路吗?
《革命之路》是一部由萨姆·门德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等联袂主演的爱情片。电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与思想变迁的大动荡为时代背景,讲述了20世纪五十年代一对中年夫妻面对生活与现实的困顿所做出的努力与挣扎。
影片于2008年12月在美国上映后,其贴近现实的表达和精良的制作便获得了观众与业界的一致好评,凯特·温丝莱特也凭借其此片中的精湛演技斩获第66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这是凯特·温丝莱特与老搭档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继《泰坦尼克号》后的再度合作,因此也有网友调侃:如果当年穷小子杰克没有因为沉船而死,那么他和露丝的婚后生活也就大抵如此。
这虽是调侃,却也带着那么些现实的无奈:婚姻是否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年轻时彼此欣赏又充满激情的恋人,走入婚姻后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是否只能向现实妥协,将原本亲密无间的另一半变成“搭伙过日子”的“室友”?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入手,尝试回答这个疑问:
◎ 结合经典心理学著作《亲密关系》,以影片时间线为轴,深入剖析影片主人公的感情状态及“革命”的象征性意义;
◎ 解析影片主人公情感历程对现实的影射和对我们的启示;
◎ 如何改善沉闷乏味甚至痛苦不堪的中年婚姻生活,获得真正的“亲密关系”
01
中年夫妻挫败的婚姻关系是理想与现实冲突导致的困顿
对不愿放弃“寻找灵魂”的影片主人公来说,「革命」几乎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1:人是关系的动物。每个人都被关系制造,同时又是关系的一个环节。
因此,想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是强烈而普遍的内驱力——饱含着人的归属需要、被尊重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
“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张德芬在为《亲密关系》做的推荐序中如是说。
而“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也正是《亲密关系》一书的核心观点。
在影片《革命之路》中,爱普尔从和弗兰克最初的一见钟情,到组建家庭生而育女,整个过程其实都没有放弃“寻找灵魂”这个目标。
但现实却让人沮丧。
当双方的境遇发生差异,而又不能通过沟通和交流达成一致的生活目标,关系必然会遭遇挫折。
在《亲密关系》一书中,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在将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
下面我们将运用书中理论,以惠勒夫妇相识、相爱及婚后生活的时间线为轴,深度解析“革命之路”隐喻下二人的生活和亲密关系状态。
2:“革命之路”是惠勒夫妇所居之处,但其更重要的意义是男女主角一直以来对平淡生活步步抗争的象征
▎ 第一个阶段:绚丽——美好的一见钟情
爱普尔和弗兰克,相识于一场舞会。彼时,爱普尔正在为演员梦而努力,而弗兰克则是不知“兴趣”为何物的为讨生活而打着零工的青年。舞会上穿越人群的惊鸿一瞥,两人擦出了爱的火花。
热恋中的相互欣赏打破了他们各自沉闷又平庸的个人生活。很快,他们步入了婚姻殿堂。
▎第二阶段:幻灭——沉闷的婚后生活
生活和感情,从来是交织并行的。现实境遇的改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时挑战着夫妻间的感情,而夫妻二人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期待又影响着家庭生活的走向。
所以,比起“只谈风月”的恋人来说,需要共同面对“生活”这个复杂难题的夫妻间的感情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感情”本身而已。
对惠勒夫妇来讲,他们的感情“幻灭”阶段,就包含着三层内容。
而这三层内容,又相互交织、拉扯着,推动着惠勒夫妇对生活、对彼此的抗争。
◎ 第一层幻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婚后,一心想当演员的爱普尔未能如愿,只能一边当家庭主妇一边在社区剧团里表演平庸的剧本。而找不到兴趣点的弗兰克,为了养家糊口,混入千人一面的人流中,在诺斯克公司里做着办公室职员。
这和理想的生活状态相去甚远。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爱普尔在翻看旧照片时回忆起了当年丈夫的激情——埃菲尔铁塔下,弗兰克笑容灿烂——当得知爱普尔从未去过法国后,他对她说:“我该带你去一次……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法国)去的,那儿的人朝气蓬勃,不像这里。爱普尔,我只知道,我想要体验一切,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明白吗?这……算得上野心吗?”当时,爱普尔一脸欣赏地盯着他,说:“弗兰克,你是我见过的,最有趣的男人。”
回忆起这一幕,爱普尔暗自做了一个决定,她要说服弗兰克,举家搬迁到法国,重新来过。
她甚至计划好了,到法国之后,换她出去找工作养家糊口,而弗兰克则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在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 第二层幻灭:法国梦的破碎
面对爱普尔的提议,弗兰克最初觉得不可思议——面对生活的“碾压”,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妥协”。
但在爱普尔的鼓励下,他最终动了心。并决定于秋天辞职,启程。
决定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夫妻俩似乎过上了第二个“蜜月”——原本消极应对自己不喜欢的沉闷工作的弗兰克,开始变得神采奕奕,工作起来也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爱普尔也容光焕发,她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办理赴法事宜,和弗兰克一起拜访朋友,宣告他们的“伟大”计划……
人生的希望,似乎就在眼前。
这让惠勒夫妇再度燃起了对彼此和生活的热情,他们明媚的笑容和眼睛里的光,照亮了原本灰暗又如迷雾般压抑的婚姻生活。
但其实,无论是弗兰克的同事,还是惠勒夫妇的朋友们,都觉得这个决定有些太冲动,太不切实际了。他们没有明说,但都在一边羡慕着,一边怀疑着。
很快,惠勒夫妇的法国计划面临了来自现实的重大考验:弗兰克因为工作上的突出表现获得了上司的认可,有了升职加薪的机会;而爱普尔,意外怀上了第三胎。
对于弗兰克来说,法国不是非去不可。因为对他来说,无非是想要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自我价值。如果在“此处”就能轻松得到,又为何要“舍近求远”地去折腾不确定的可能?弗兰克,动摇了。
而妻子怀孕,也是一个重要又极佳的,取消这个计划的“理由”。
◎ 第三层幻灭:伴侣和盟友的背叛
对于惠勒夫妇来说,他们是生活和情感上的伴侣,也是共同对抗骨感现实的“盟友”。但从这两个身份关系上来说,他们在婚后都经历了背叛的“幻灭”。
伴侣层面,弗兰克为了逃避生活的沉闷以及自我的平庸,在一次和爱普尔的大吵之后,和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女同事莫林有了婚外情;而爱普尔在法国梦碎之后,也在一次聚会后出轨了邻居谢普。
而在盟友层面,在爱普尔眼中,本来说好了一起实现“法国梦”的,结果走到半路弗兰克就“撤退”了;而在弗兰克眼中,爱普尔则是“不切实际”且看不到他为了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努力——两个人好不容易构建起的对生活的共同期待逐渐变成了分歧,这让两人都倍感受伤。
“幻灭”无疑会导致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需求的落空,而这会导致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
◎ 引起注意;
◎ 权利斗争;
◎ 报复心理;
◎ 自我放逐。
在惠勒夫妇的相处过程中,伴随着“幻灭”而来的偏差行为也在影片中有所体现:
比如,弗兰克因为不能陪妻子完成法国梦想后被妻子冷落,在半愧疚半“求关注”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向妻子坦白了自己曾经有过的出轨经历;
比如,而爱普尔跟邻居的露水情缘,也很难说没有要报复被盟友背叛的心理在其中作祟;
比如,当爱普尔得知丈夫的婚外情后表现出的冷静和“我不爱你了,我恨你”的直言,以及弗兰克求关注失败后的气急败坏,则是明显的权利斗争的体现。
▎第三阶段:内省——必修的人生功课
在升职加薪中的被认可中,弗兰克感受到了工作带给他的自我价值感,他决定接受公司新团队的邀请。而意外怀孕的爱普尔却倍感痛苦——一方面她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并不适合再要一个孩子;另一方面是对弗兰克单方面对法国计划“毁约”的愤怒。
爱普尔知道,如果没有弗兰克的支持,她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去法国的。她内心里也清楚,法国只不过是一个“象征”,她想要的,是“不一样的生活。”
“不一定要去巴黎的。”面对谢普的安慰,爱普尔说。
“你只是想离开这里是吗?”谢普问。
“我想融入这里。多少年来我以为只有我们知道这秘密,但我又不知道具体该怎样。只是,只是那可能性让我充满希望。多可怜,多愚蠢,把你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不可能兑现的承诺里。弗兰克知道他要什么,他找到了落脚处,结了婚有两个小孩,已经足够了,满足了。他是对的,我们并不特别,什么都不是……我看到另一个未来,我无法放弃,不能离开,不能留下,他妈的对别人毫无用处。”
诚如《亲密关系》中所言,“基本上,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无止境地追逐需求,如果有必要就操纵他人,能拿什么就尽量拿,并在其他方法都失败时选择妥协。第二条路是借由以下的方法来了解真正的自己。”
在期望得到“不一样的生活”这件事情上,爱普尔显然是顺着第一条路在走的。也因此,在要求、争吵之后,仍然阻止不了弗兰克留下的意愿,她的气馁、沮丧感也就与日俱增,并遇上了最使人衰弱的偏差行为——“自我放逐”。
她放弃了努力,并在情感上疏远没有满足她的丈夫以免心碎——与他分床,并在他向她坦白自己的外遇时冷漠地回应“我不在乎。我如果还爱你的话我就会在乎了,可是我不爱了,我刚刚才发现,所以我宁愿现在什么都不谈。”
房东太太一家的到访,暂缓了两人触发在即的“战争”,却也催化了之后两人更大破坏力的正面冲突。
房东太太那患有精神疾病的数学博士儿子,看问题总是那么犀利。在饭桌上,他戳破了弗兰克“因为妻子怀孕而无法去法国”的“谎言”,直言“你还是觉得在这儿好是吗?你发现留在这个腐朽无望的空虚里更舒服是吗?”又对努力克制自己并表现冷漠的爱普尔说:“我为你感到遗憾。还有你俩挺配的。看你现在这样子我也开始为他感到遗憾了,你肯定也没让他有好日子过。”
“疯子”的话,撕开了两人一直尽力隐藏的真相。客人离开后,夫妻俩大吵了一架,爱普尔跑进了小树林“静静”,被她赶回家的弗兰克则借酒浇愁。
直到傍晚,爱普尔才再次出现在弗兰克的眼前。他在家中窗前,而她在街对面的小山坡上,背靠着大树,抽着烟,但就是不回家。
弗兰克在酒精的作用下,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清晨他昏沉沉地下了楼,才发现家里被收拾得干净整洁,而她的妻子爱普尔,正在厨房忙碌着。看到他的出现,她微笑问候,并温柔地问他吃什么样的蛋?在弗兰克的不敢相信中,两人温馨地度过了早餐时光,爱普尔主动询问了弗兰克工作的情况,还鼓励他说“要珍惜你的工作,弗兰克。显然你很擅长这个。”
“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爱普尔在“疯子”的刺激下,终于接受了幻灭的事实,并开始了内省之路:寻找灵魂。
她对弗兰克态度的转变,意味着在现实层面,她接受了自己并不特别的事实,并决定要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
但在精神层面,她却决定将“革命”进行到底——生活已经足够不易,自己不能再被多一个孩子所“折磨”,也不愿孩子受苦——目送弗兰克离家后,她收拾妥当,便自行在家堕胎,最终因为大出血而遗憾离世……
02
惠勒夫妇相爱相杀的情感状态 其实是每一对中年夫妻的精神缩影人到中年,前期积累所结之“果”基本显现,在现实生活的各种压力和随之而来的焦虑感中,常常使人面临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困顿。此时,若伴侣不能作为“队友”而相互支持,则很可能导致夫妻关系出现重大危机。
跟恋爱时相比,婚姻要现实太多。但这绝不意味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只要看清了亲密关系中种种问题的本质,我们就会发现,亲密关系其实是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绝佳途径。且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可能收获美满的亲密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年生活面临的现实困境,看起来是亲密关系之“危”,其实更是感情进入新阶段的良“机”。
亲密关系之所以让人着迷又让人心碎,就在于通过另一半,我们确实能看到自身的优点与弱点。热恋时期,两人突破了彼此的边界的“合而为一”感,让人感到强烈的被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种安全和被“看见”中,我们确认了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这,即是“绚丽”阶段。
但人始终是“自我中心”的。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天性和成长经历的差异必j定导致我们拥有不同的观念和对事物的认知。当激情褪去,我们通过日常琐事逐渐发现了彼此“不一样”的地方,并由此产生了“幻灭”之感,并导致了矛盾和摩擦的产生。
这几乎是每一段亲密关系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这种“幻灭”,看起来是可悲而又充满伤痛的,但其实对亲密关系中的双方来讲,都是极具价值的,只要你了解了以下“真相”:
03
摆脱中年婚姻的困局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
那如何才能获得“能激发我们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灵魂关系”呢?结合《亲密关系》一书,给几个心理学建议:
1:面对亲密关系中的痛苦,去感受它,而非抗拒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背后的动机。亲密关系中的争吵与愤怒,同样如此。
除了我们对对方的期待未被满足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企图通过指责对方不理解、不尊重、不够爱我等方式,将“错误”归结到对方身上,以逃避早年经历所形成的潜意识里的伤痛。
比如,弗兰克一直在避免成为“像父亲一样平庸的人”,但其实一不小心,他也活成了那样。所以当爱普尔提议去法国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事物”时,他心动了。但后来,因为工作上的被赏识和升迁,他终于可以不像那个在诺斯克工作了20年却还不被人所知的销售员爸爸,而且能让“爸爸骄傲”了,他决定留下来。
但他自己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内心里的害怕——担心到了法国,自己没有能力再找到同样的机会——所以,面对爱普尔的不理解,他只能指责说“她不理智,要求太多”;
而爱普尔的痛苦,则来源于她一直以来对“特别”的追求。
她希望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她不甘心于做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他们搬到革命路,只是因为他们觉得“高人一等”,但事实证明,他们和邻居们一样只是平常人。于是,她想逃到法国,到那里去从头来过,去找工作实现自我价值。但其实,如果她不改变思维模式,搬到世界的任一角落,她的生活都很大概率只是重复当下而已。承认自己的“失败”,太困难太痛苦了,所以她拒绝看到更羞于承认。而将错误归结到丈夫弗兰克的“懦弱”上,显然要容易很多。
如果,惠勒夫妇在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时,没有因抗拒而急于“甩锅”,而是主动跟对方坦诚沟通,并且在相互的帮助和支持下发掘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也许,他们的故事,会有另一个结局。
2:看清“亲密关系是一人贡献一半”是最大的谎言
亲密关系中,互动是重要的。但我们却很容易走入一个误:以为只有对方的主动配合,我们的改变和努力才有意义。
事实并非如此。
诚如苏珊.强森博士在其著作《爱是有道理》中所说:我们内在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平静与安全感,才能敏锐地觉察与体贴地回应他人的感觉。
同理,克里斯多福.孟也表示,在亲密关系中,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而非对方如何回应——“内省的阶段让我们了解的信息是: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这个信息的一字一句,都像是用星星的碎片写出的一样鲜明。”
所以,亲密关系不是一人贡献一半,而是两个人都有对关系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意识和决心。
3:抱持成长型思维模式,勇敢打破“受害者监牢”
“亲密关系是表达人生高低潮的一种艺术。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它也需要个人天分(这每个人都不缺)、基本教育和不断的练习。” 要看到关系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和调整。
亲密关系中,我们难免会有失败的感觉,并因此而感到气馁。这种状态下,“空气中弥漫着困惑,也许方向感已经迷失或混淆了。”仿佛有一道墙,隔在“痛苦的当下”和“幸福的未来”之间。
这堵墙,就是“受害者监牢。”
当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只能用“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这三种身份来看待它。
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会在“受害者监牢”里不断转换角色,在选定自己的角色之后,再借助周遭的人来填补另外两个空缺。有时候你会改变角色,而使得另一个或另两个人也跟着转换角色。不论何种方式,你都会体验到自己心中同时存在监牢中的三个角色,或看到这几个角色投射在外在的世界。
到达内省的阶段时,你往往已经由于不断的角色转换而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身心俱疲。到这个时候,你已经完全把内心的监牢投射到亲密关系上了。换句话说,你现在把亲密关系看作监牢。
但好在,在亲密关系的内省阶段,你有机会了解到问题其实只是个指标,它指出远比受苦的人本身还要重大的事物。你得到了离开“受害者监牢”,并且了解真正自己的机会。
要离开“受害者监牢”,你可以从了解以下原则入手:
◎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4:丢弃“[这段]婚姻一定要幸福”的执念,相信“启示”的力量。
启示的力量,能让人学习并成长。在亲密关系中,启示有三种呈现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让你从月晕的绚丽到幻灭的痛苦,再通过内省找出所有错觉和错误观念的根源,进而发现真正的自己。
第二种方式,是“神迹显现”,即:顿悟。这种方式也许是你无法掌握的,但却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只要你知道启示还有这种呈现形态。
第三种方式,则让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而不必听天由命,或辛苦地走完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想要接触到自己的灵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你可以走快捷方式,穿越“量子隧道”。
启示的结果,也许是让你重新认识与伴侣的关系,并促使你们进入“灵魂关系”,也可能,是两个人达成“向前迈进”的共识——以“各走各路”的方式。
重要的是,透过启示,“你的本质会慢慢渗入你的行为模式,影响你去从事适合自己天分的工作与活动。你要做的不是让一方胜而让另一方败的决定,而是要以明辨的态度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或不采取何种行动——才会对每个人都好。”
亲密关系,看起来是两个人的事,但实际上,更是一个人与自己关系的向外投射——“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革命之路》中,惠勒夫妇的亲密与争吵、不满与抗争、其实也都反馈出他们各自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但外求,导致的是更多的误解与疏离——“革命”需要勇气,也需要看见「真相」的智慧。
“生命的天性,就是要让你不断地去发现真正的自己,以及你心中存在着的感觉。”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如是说,“你愿意顺从自己的心,你自然就会领悟出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
愿我们都能兼具勇气与智慧,透过亲密关系,找到自己的“灵魂”。
当中年危机不请自来,你渴望突围,找到生命的新高地吗?现在,中国最优秀的心理学家邀你一起来解析、面对和转化这场危机,走过它,你将迎来属于你的最好的时代。
●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课程
阅读原文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发送
中年夫妻的精神危机有出路吗?
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微信版本过低
当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该功能,请升级至最新版本。
我知道了 前往更新
确定删除回复吗?
取消 删除
知道了
长按识别前往小程序
本站仅按申请收录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十分心理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十分心理 最新文章
中年夫妻的精神危机有出路吗?
深井效应 | 童年的伤,身体会记得
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最有价值的人生法则:怀有利他之心
不敢犯错的人生,到底有多累
改变人生的三种时间:暗时间、正念时间、黑洞时间
做自己是每个压抑的人,心中的向往
丛非从 | 无论你怎么说,我都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部高甜精神疗愈剧,唤醒我们追寻幸福的隐秘力量
补足心理营养,是在孩子十岁之前必须做的事
别人能帮助你哪方面,你说了算!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function(){ var src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 ? "http://js.passport.qihucdn.com/11.0.1.js?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https://jspassport.ssl.qhimg.com/11.0.1.js?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 document.write(''); })();